首页 土方工程正文

土方工程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井点降水法)

futao 土方工程 2019-10-17 5863 0
川渝拆除17713551981

土方工程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井点降水法)

成都土方回填电话:18200229189

在地下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基坑时,如采用一般的集水井排水方法,常会出现严重的翻浆、冒泥、流砂现象,不仅使基坑无法挖深,而且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边坡失稳或附近地面塌陷,严重时还会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在此这种情况下,一般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施工,即井点降水法。

常用的各种井点降水法,是在基坑开挖前,沿基坑的四周或一侧、二侧埋设一定数量深于坑底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或直接与抽水设备连接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0.5~1.0m以下,以便在无水干燥的条件下开挖土方和进行基础施工,避免大量涌水、冒泥、翻浆;在粉细砂、粉土地层中开挖基坑时,采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可防止流砂现象的发生;此外,井点降水还可大大改善施工操作条件,提高工效,加快工程进度。但井点降水设备一次性投资较高,运转费用较大,施工中应合理地选择和布置井点降水设备,并适当地安排工期,以减少作业时间,降低排水费用。

井点降水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无砂混凝土管井点及小沉井井点等。可根据土的种类、透水层位置及厚度、土层的渗透系数、水的补给源、井点布置形式、要求降水深度、工程特点、场地及设备条件,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情况,做出技术经济和节能比较后确定,选用一种或两种,或井点与明排综合使用。表3-2为各种井点适用的土层渗透系数和降水深度情况,可供选用参考。

表3-2各种并点的适用范围

表3-2各种并点的适用范围

1轻型井点

轻型井点是在基坑的四周或一侧埋设直径较细的井点管,沉入深于基坑底的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连接,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水管进入井点管和集水总管,排除空气后,由离心泵的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底以下,如图3-3所示。该方法的优点是机具简单、使用灵活、装拆方便,降水效果好,可防止流砂现象发生,提高边坡稳定性,费用较低等;但需配置一套井点设备,特别适于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细砂和粉砂等情况下使用。

1.主要机具设备

轻型井点系统主要机具设备由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备等组成。

井点管采用直径38~55mm的钢管(或镀锌钢管),长度5~7m,管下端配有滤管和管尖,其构造如图3-4所示。滤管直径常与井点管相同,长度一般为0.9~1.7m。管壁上由梅花形钻,钻直径为10~18mm的孔,管壁外包两层滤网,内层为细滤网,采用30~50孔/cm2网眼的黄铜丝布、生丝布或尼龙丝布;外层为粗滤网,采用3~10孔/cm2网眼的铁丝布或尼龙丝布或棕树皮。为避免滤孔淤塞,在管壁与滤网间用铁丝绕成螺旋状隔开,滤网外面再围一层8号粗铁丝保护层。滤管下端有一个锥形的铸铁头。井点管的上端用弯管与总管相连。

图3-3轻型井点降水全貌图

图3-3轻型井点降水全貌图

1一井点管;2一滤管;3一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4一原地下水位线;

5一集水总管;6一连接弯管;7一水泵房

图3-4滤管构造图

图3-4滤管构造图

1-铸铁头;2一钢管;3一滤孔;4一缠绕的塑料管;5-细滤网:6粗滤网;7一粗铁丝保护网;8一井点管

连接管用塑料透明管、橡胶管或钢管制成,直径为38~55mm,每个连接管均宜装设阀门,以便检修井点。集水总管一般用直径为75~100mm的钢管分节连接,每节长4m,一般每隔0.8~1.6m设一个连接井点管的接头。

轻型井点根据抽水机组类型不同,分为真空泵轻型井点、射流泵轻型井点和隔膜泵轻型

井点三种,其中前面两种井点应用最普遍。

真空泵轻型井点由一台真空泵、三台(一台备用)离心式泵和一台气水分离器组成一套抽水机组,如图3-5所示。这种设备形成真空度高(67~80MPa),带井点数多(60~70根),降水深度较大(5.5~6.0m);但设备较复杂,易出故障,维修管理困难,耗电量大,适于重要的较大规模的工程降水。

图3-5真空泵轻型井点设备工作简图

图3-5真空泵轻型井点设备工作简图

1一井点管;2一连接弯管;3一总管;4一过滤箱;5一过滤网;6一水气分离器;7一水位表;8一真空调节阀;9一阀门:

10一真空表:11一副水气分离器;12一压力箱;13一出水箱;14一真空泵;15一离心泵;16一冷却泵;17一冷却水管;

18一冷却水箱;19一浮简;20一挡水布;21一压力表

射流泵轻型井点设备由离心泵、射流泵(射流器)、水箱等组成,如图3-6所示。系由高压水泵供给工作水,经射流泵后产生真空,引射地下水流。其设备构造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效率较高,降水深度较大(可达9m),操作维修方便,经久耐用,耗能少,费用低,应用趋广,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降水设备。

图3-6射流泵轻型并点设备工作简图

图3-6射流泵轻型并点设备工作简图

(a)总图;(b)射流泵剖面图

1一循环水箱;2一射流泵;3一进水管:4一真空表:5一泄水口;6一井点管:7一总管;

8一隔板;9一离心泵;10一压力表;11一喷嘴;12一喉管

隔膜泵轻型井点分为真空型、压力型和真空压力型三种。前两者由真空泵、隔膜泵、气液分离器等组成;真空压力型隔膜泵则兼有前两者特性,可一机代三机。其设备也较简单,易于操作维修,耗能较少,费用较低,但形成真空度低(56~64MPa),所带井点较少(20~

30根),降水深度为4.7~5.1m,适于降水深度不大的一般性工程采用。

三种轻型井点配用功率、井点根数和集水管长度参见表3-3。

表3-3各种轻型井点配用功率、井点根数和总管长度参考表

表3-3各种轻型井点配用功率、井点根数和总管长度参考表

2.井点布置

(1)平面布置。井点的平面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及其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

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将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其两端的延伸长度一般不宜小于基坑(槽)的宽度,如图3-7所示。

image.png

图3-7单排井点布置图

(a)平面布置;(b)高程布置

1一总管;2一井点管;3一抽水设备

如当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

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行井点布置(图3-8);有时为了施工方便,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井点管距离基坑壁约1m,间距一般为0.8~1.6m。

靠近河流处与总管四角部位,井点应适当加密。

(2)高程布置。集水总管标高应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

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井点管的埋置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在位置决定,但滤水管必须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基坑(槽)底深0.9~1.2m。

轻型井点的降水深度一般不大于6m,因此,井点的埋置深度应加以注意。井点的埋置深度H可按下式计算

H=H,+h+iL(3-1)

式中H——井点管的埋置深度(m);H,——井点管埋设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m);H——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最高点的安全距离(m),一般为0.5~1.0m,人工开挖取下限,机械开挖取上限;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短边距离(m);i——降水曲线坡度,与土层渗透系数、地下水流量等因素有关,根据扬水试验和工程实测确定:对单排布置可取1/4~1/5;双排布置可取1/7~1/8;环状布置取1/8~1/10。


图3-8环行井点布置图

图3-8环行井点布置图

(a)平面布置;(b)高程布置

1一总管;2一井点管;3一抽水设备

井点应露出地面高度,一般取0.2~0.3m。

实际工程中,井点管多为长度一定的标准管,通常根据给定的井点管长度来验算h,验算公式如下

h=h'-0.2-H,-iL式中h'——井点管长度(m);

0.2——井点管露出地面长度(m);若h≥0.5~1.0m,则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一套抽水设备的总管长度一般不大于100~120m。当主管过长时,可采用多套抽水设备;井点系统可以分段,各段长度应大致相等,宜在拐角处分段,以减少弯头数量,提高抽吸能力;分段宜设阀门,以免管内水流紊乱,影响降水效果。

图3-9二级轻型井点降水

图3-9二级轻型井点降水

1—第一层井点管;2-第二层井点管

真空泵由于考虑水头损失,一般降低地下水深度只有5.5~6m。当一级轻型井点不能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时,可采用明沟排水与井点相结合的方法,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位线以下,或采用二级轻型井点排水(降水深度可达6~9m),即先挖去第一级井点排干的土,然后再在坑内布置埋设第二级井点(图3-9),以增加降水深度。抽水设备宜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并设在总管的中部。

3.井点施工工艺程序

放线定位→铺设总管一冲孔→安装井点管、填砂砾滤料、上部填黏土密封→用连接弯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安装抽水设备与总管连通→安装集水箱和排水管一开动真空泵排气、再开动离心水泵抽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

4.井点管埋设

井点管埋设方法,可根据土质情况、场地和施工条件,选择适用的成孔机具和方法。常用的井点管成孔方法有水冲法、射水法、套管法、套管水冲法等,其工艺方法基本都是用高压水冲刷土体,用冲管扰动土体助冲,将土层冲成圆孔后埋设井点管,只是冲管构造有所不同。

所有井点管在地面以下0.5~1.0m的深度内,用黏土填实,以防漏气。井点管埋设完毕,应接通总管与抽水设备,接头要严密,并进行试抽水,检查有无漏气、淤塞,以及出水是否正常等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检修好方可使用。

5.井点管使用

井点管使用时,应保证连续不断地抽水,并备用双电源,以防断电。一般在抽水3~5d后水位降落,漏斗基本趋于稳定。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浑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浑,或出现清后又浑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正。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良好与否的尺度,应经常观测,一般应不低于55.3~66.7kPa。如真空度不够,通常是管路漏气所致,应及时修好。井点管淤塞,可通过听管内水流声,手触管壁感受振动,夏冬季时期手摸管子冷热、潮干等简便方法进行检查。如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冲洗井点管或拔出井点管重新埋设。

地下构筑物竣工并进行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拔出可借助于倒链或杠杆式起重机,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堵塞。对地基有防渗要求时,地面下2m范围内应用黏土填实。井点降水时,应对水位降低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沉陷观测,发现沉陷或水平位移过大时,应及时采取防护技术措施

6.轻型井点计算

轻型井点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确定的井点系统的平面和竖向布量图,计算井点系统涌水量,计算确定井点管数量与间距,校核水位降低数值,选择抽水设备和井点管的布置等。井点计算由于受水文地质和井点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的结果只是近似的,重要工程的计算结果应经现场试验进行修正。

(1)涌水量计算。井点系统涌水量是以法国水力学家裘布依的水井理论为依据的。水井根据其井底是否达到不透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井底达到不透水层的称为完整井,井底达不到不透水层的称为非完整井。根据地下水有无压力又分为:布置在两层不透水层之间充满水的含水层内、地下水有一定压力的称为承压井;凡水井布置在无压力的含水层内的。

称无压井。其中以无压完整井的理论较为完善,应用较普遍。

无压完整井井点(环形井点系统)涌水量计算[图3-10(a)]无压完整井涌水量可用下式计算

是H一E

2=1.366K

(3-2)

1g(R+x。)-1gx。

式中Q——井点系统总涌水量(m3/d);K——渗透系数(m/d);H——含水层厚度(m);s——水位降低值(m);R——抽水影响半径(m);x。—基坑假象半径(m)。

无压非完整井井点系统涌水量计算[图3-10(b)],仍可采用式(3-2),但式中H应换成有效带深度Ho,Ho系经验数值可由表3-4查得。

图3-10无压完整井与无压非完整井涌水量计算简图

图3-10无压完整井与无压非完整井涌水量计算简图

(a)无压完整井;(b)无压非完整井

注:s/(s'+)的中间值可采用插入法求Ho。

计算涌水量时,需要预先确定xo、R、K值。

1)基坑假想半径xo的计算(又称引用半径)。对矩形基坑,其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大于5时,可将不规则平面形状化成一个假想半径为的圆井进行计算A

6=V元

式中A——基坑的平面面积(m2);t——圆周率,取3.14。

2)渗透系数K的确定。渗透系数K值确定是否准确,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一般可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数值或参考表2-8所列的K值。K值的确定也可用现场抽水试验或通过实验室测定,对于重大工程,宜采用现场抽水试验以获得较准确的值。

3)抽水影响半径R的计算。抽水影响半径R,一般做现场井点抽水试验确定。井点系统抽水后地下水受到影响而形成降落曲线,降落曲线稳定时的影响半径即为计算用的抽水影响半径R,可按下式计算

R=1.95SVHK(3-4)式中s、H、K、R——意义均与前相同。

(2)确定井点管数量与间距。

1)井点管需要根数计算。井点管需要根数n可按下式计算n=m兰(3-5)式中g——单根井点管出水量(m2/d),按下式求得

q=65xdl3/K(3-6)d——滤管直径(m);1——滤管长度(m);K——渗透系数(m/d);m——井点备用系数,考虑堵塞等因素,一般取m=1.1。

2)井点管间距计算。可根据井点系统布置方式按下式计算n-1式中I、B——矩形井点系统的长度和宽度(m)。

求出的管距应大于15d(如井点管太密,会影响抽水效果),并应符合总管接头的间距(0.8m、1.2m、1.6m)。

(3)抽水设备的确定。一般按涌水量、渗透系数、井点管数量与间距、降水深度及需用水泵功率等综合数据来选定水泵的型号(包括流量、扬程、吸程等)。

【例3-1】某基坑工程,基底的平面尺寸为40m×20m,底面标高为-7.00m(地面标高为

±士0.00)。已知地下水位面标高为-3.00m,土层渗透系数k=15m/d,-15m以下为不透水层,

基坑边坡坡度为1:0.5。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其井管长度为6m,滤管长度为1m,管径为38mm;总管直径为100mm,每节长4m,与井点管接口的间距为lm。井点管距基坑的边缘为lm。试进行降水设计。

解(1)井点的布置。

1)平面布置。基坑宽度为20m(大于6m),深度为7m(大于5m),且面积较大,故宜采用环形布置。

2)高程(竖向)布置。

h=h'-0.2-H,-iL

=6-02-7-0.1×|20+7×0.5+1

=-2.65m<0.5m

4)计算抽水影响半径R。

R=19.5s(Hok)2=1.95×4.5×(12×15)2=117.7m此时s为假想的大单井中心处水位降落值。

5)计算涌水量g。

Q=1.336k

(2Ho-s)s-1.366×15×2×12-4.5)×4.5

=2302.9m3/d

1g(R+x0)-1gxo1g117.7-1g19.51

(3)确定井点管数量及井距。

1)单管的极限出水量。井点管单管的极限出水量为1

g=65元dlk3=65×m×0.038×1×155=19.1m3/d

2)井点管最少数量。所需井点管量少数量nn为Q2302.9nin

=120.5根

g19.13)最大井距Dmax。井点包围面积的周长为L=(46+26)×2=144m井点管最大间距为

L144D=—

=1.19m mX nnin 120.54)井距及井点数量。按照井距的要求,并考虑总管接口间跑为1m,则井距确定为1m。

故实际井点数为

n=144÷1=144(根)>1.1×120.5=132.55(根)

3.2.2喷射井点

喷射井点降水是在井点管内部装设特制的喷射器,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通过井点管中的内管向喷射器输入高压水(喷水井点)或压缩空气(喷气井点)形成水气射流,将地下水经井点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被抽出排走。本法设备较简单,排水深度大,其一层降水深度可达8~20m,比多层轻型井点降水设备少,基坑土方开挖量少,施工快,费用低。适于基坑开挖较深、降水深度大于6m、土渗透系数为3~50m/d的砂土或渗透系数为0.1~3m/d的粉砂、淤泥质土、粉质黏土中使用。

1.井点设备

喷射井点根据其工作时使用的喷射介质的不同,分为喷水和喷气井点两种。其主要设备由喷射井管、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和管路系统组成。

(1)喷射井管。喷射井管分内管和外管两部分,内管下端装有喷射器,并与滤管相接。

如图3-13所示,喷射器由喷嘴、混合室、扩散室等组成。工作时,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把压力0.7~0.8MPa(0.4~0.7MPa)的水经过总管分别压入井点管中,使水经过内外管之间的环形空隙进入喷射器。由于喷嘴处截面突然缩小,喷射出的流速突然增大,高压水流高速进入混合室,使混合室内压力降低,形成瞬时真空。在真空吸力作用下,地下水经过滤管被吸收到混合室,与混合室的高压水流混合,流入扩散室中。由于扩散室的截面顺着水流方向逐渐扩大,水流速度相应减少,而水的压力却又逐渐增高,因而压迫地下水沿着井管上升流到循环水箱。其中一部分水用低压水排走,另一部分重新用高压水泵压入井点管作为高压工作水使用。如此循环作业,将地下水不断从井点管中抽走,使地下水逐渐下降,达到设计要求的降低水位深度。

(2)高压水泵。用6SH6型或150S78型高压水泵(流量140~150m3/h,扬程78m)或多级高压水泵(流量50~80m3/h,压力0.7~0.8MPa)1~2台,每台可带动25~30根喷射井点管。

(3)循环水箱。用钢板制成,尺寸为2.5m×1.45m×1.2m。

(4)管路系统。管路系统包括进水、排水总管(直径为150mm,每套长60m)接头、阀门、水表、溢流管、调压管等管件、零件及仪表。

2.井点布置

喷射井点管的布置和埋设方法及要求与轻型井点基本相同。基坑面积较大时,采用环形布置;基坑宽度小于10m,采用单排线型布置;大于10m时做双排布置。喷射井管间距一般为2~3.5m;采用环形布置,进出口(道路)处的井点间距为5~7m。冲孔直径为400~600m,深度比滤管底深1m以上。

图3-13喷射井点管构造

图3-13喷射井点管构造

1一外管;2一内管;3-喷射器;

4一扩散管;5一混合管;6一喷嘴;

7一缩节:8一连接座;9一真空测定管;

10一滤管芯管;11一滤管有孔套管;

12一滤管外缠绕网及保护网;13一逆止球阀;

14一逆止阀座;15一护套;16一沉泥管

2.井点布置

喷射井点管的布置和埋设方法及要求与轻型井点基本相同。基坑面积较大时,采用环形布置;基坑宽度小于10m,采用单排线型布置;大于10m时做双排布置。喷射井管间距一般为2~3.5m;采用环形布置,进出口(道路)处的井点间距为5~7m。冲孔直径为400~

600m,深度比滤管底深1m以上。

3.施工工艺程序

设置泵房,安装进、排水总管一水冲洗或钻孔法成井一安装喷射井点管填滤料→接通进水,排水总管,并与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接通一将各井点管的外管管口与排水管接通,并通到循环水箱一启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抽取地下水一用离心泵排除循环水箱中多余的水一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

喷射井点的涌水量计算及确定井点管数量与间距、抽水设备等均与轻型井点计算相同。

3电渗井点

在饱和黏性土中,特别是在淤泥和淤泥质黏土中,由于土的渗透系数很小(小于0.1m/d),使用重力或真空作用的一般轻型井点降水,效果很差,此时宜采用电渗井点排水,后者是利用黏性土中的电渗现象和电泳特性,使黏性土空隙中的水流动加快,起到一定的疏干作用,从而使软土地基排水效率得到提高。本法一般与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结合使用,除有与一般井点相同的优点(如设备简单、施工方便、效果显著等)外,还可用于渗透系数很小(0.1~

0.002m/d)的黏土和淤泥中,效果良好。同时与电渗一起产生的电泳作用,能使阳极周围土体加密,并可防止黏土颗粒淤塞井点管的过滤网,保证井点正常抽水。另外,比轻型井点增加的费用甚微(平均每立方米土方增加电渗费0.5~1.0元)。

1.井点设备及布置

电渗排水是利用井点管(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管)本身作阴极,沿基坑(槽、沟)外围布置;用钢管(直径50~70mm)或钢筋(直径25mm以上)作阳极,埋设在井点管环圈内侧1.25m处,外露在地面上20~40cm,其入土深度应比井点管深50cm,以保证水位能降到所要求的深度。阴阳极本身的间距,采用轻型井点作阳极一般为0.8~1.0m;采用喷射井点时为1.2~1.5m,并成平行交错排列,阴阳极的数量宜相等,必要时阳极数量可多于阴极数量,阴、阳极分别用BX型铜芯橡胶线或扁钢、钢筋等连成通路,并分别接到直流发电机的相应电极上,一般常用功率为9.6~55kW的直流电焊机代替直流发电机使用。

2.井点埋设与使用

(1)电渗井点埋设程序一般是先埋设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管。预留出布置电渗井点阴极的位置,待轻型井点降水不能满足降水要求时,再埋设电渗阴极,以改善降水性能。

(2)电渗井点阴极埋设与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相同,阳极埋设可用75mm旋叶式电钻钻孔埋设,钻进时加水或高压空气循环排泥,阳极就位后,利用下一钻孔排出泥浆倒灌填孔,使阳极与土接触良好,减少电阻,有利于电渗。如深度不大,亦可用锤击方法打入。钢筋埋设须垂直,严禁与相邻阴极相碰,以免造成短路,损坏设备。

(3)使用时工作电压不宜大于60V,土中通电的电流密度宜为0.5~1.0A/m2。

(4)电渗降水时,为清除由于电解作用产生的气体聚集在电极附近及表面,而使土体电阻加大,电能消耗增加,应采用间歇通电方式,即通电24h后,停电2~3h,再起电。

3.2.4深井井点

深井井点降水是在深基坑的周围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通过设置在井管内的潜水电泵格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本法的优点是排水量大,降水深(>15m),不受吸程限制,排水效果好;井距大,对平面布置的干扰小;可用于各种情况,不受土层限制;成孔(打井)用人工或机械均可,较易于解决;井点制作、降水设备及操作工艺、维护均较简单,施工速度快;如果井点管采用钢管、塑料管,可以整根拔出重复使用;单位降水费用较轻型并点低。但一次性投资大,成孔质量要求严格,降水完毕,井管拔出较困难。该法适于渗透系数较大(10~250m/d),土质为砂类土,地下水丰富,降水深,面积大,时间长的情况。降水深度可达50m以内,在有流砂的地区和重复挖填土方地区使用,效果尤佳。

1.井点系统设备

由深井井管和潜水泵等组成。

(1)井管。由滤水管、吸水管和沉砂管三部分组成,可用钢管、塑料管或混凝土管制成,管径一般为300~357mm,内径宜大于潜水泵外径50mm。

滤水管的作用是,在降水过程中,含水层中的水通过该管滤网将土砂颗粒过滤在外边,使清水流入管内。滤水管的长度取决于含水层的厚度、透水层的渗透速度及降水速度的快慢,一般为3~9m。通常在钢管上分三段轴条(或开孔),在轴条(或开孔)后的管壁上焊96mm的垫筋,要求顺直,与管壁用定位焊固定,在垫筋外螺旋形缠绕12号铁丝,间距1mm,与垫筋用锡焊焊牢,或外包10孔/cm2和41孔/cm2镀锌铁丝网各两层或尼龙网。上下管之间用对接焊连接。

当土质较好,深度在15m内时,亦可采用外径380~600mm、壁厚50~60mm、长1.2~1.5m的无砂混凝土管作滤水管,或在外再包棕树皮二层作滤网。

吸水管。连接浊水管,起到挡土、储水作用,采用与滤水管相同直径的钢管制成。

在降水过程中,沉砂管对通过的极少量砂粒起沉淀作用,一般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的钢管,下端用钢板封底。

(2)水泵。用QY-25型或QW-25型、QW40-25型潜水泵,或QJ50-52型浸油或潜水泵或深井泵。每井一台,并带吸水铸铁管或胶管,配上一个控制井内水位的自动开关,在井口安装75mm阀门以便调节流量的大小、阀门用夹板固定。每个基坑井点群应有2台备用泵。

(3)集水井。用0325~0500mm钢管或混凝土管,并设3%o的坡度,与附近下水道接通。

2.深井布置

深井井点一般沿工程基坑周围,离边坡上缘0.5~1.5m,呈环形布置;当基坑宽度较窄,亦可设在一侧,呈直线形布置;面积不大的独立的深基坑,亦可采取点式布置。井点宜深入到透水层6~9m,通常还应比所需降水的深度深6~8m,间距一般相当于埋设深度,在10~

30m。基坑开挖深8m以内,井距为10~15m;8m以上,井距为15~20m。井点不宜设在正式工程上,但可利用少量设护壁的人工挖孔桩孔作临时降水深井用。在一个基坑布置的井点,应尽可能多地为附近工程基坑降水所利用,上部二节也尽可能地回收利用。

3.深井井点埋设与使用

(1)深井井点一般施工工艺程序是:井点测量定位一挖井口、安护筒一钻孔就位一钻孔一回填井底砂垫层一吊放井管一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粒过滤层一洗井一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一降水井正常工作一降水完毕拔井管一封井。

(2)成孔可根据土质条件和孔深要求,采用冲击钻钻孔、回转钻钻孔、潜水电钻钻孔,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以防孔口塌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孔径应较井管直径每边大150~250mm。钻孔深度,当不设沉砂管时,应比抽水期内可能沉积的高度适当加深。成孔后应立即安装井管,以防塌孔。

(3)深井井管沉放前应清孔,一般用压缩空气洗井或用吊筒反复上下取出泥渣洗井,或用压缩空气(压力为0.8MPa、排气量为12m3/min)与潜水泵联合洗井。

4.使用注意事项

(1)井点使用时,基坑周围井点应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限度内。

(2)靠近建筑物的深井,应使建筑物下的水位与附近水位之差保持不大于lm,以免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而出现裂缝。


推荐阅读:

​桥梁墩台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和特点

​拆除工程事故报告和调查

如何撰写拆除工程标书

拆除工程作业请联系我们17713551981